甲公司产品已打入美国市场,为节约生产成本,决定在当地建造生产工厂设立分公司,2023年1月1日,为该工程项目专门向当地银行借入1000万美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3年,假定不考虑与借款有关的辅助费用,合同约定,甲公司于每年末计提利息并于次年1月1日支付上年度借款利息,到期偿还借款本金,工程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体建造并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工程款,2024年6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外币业务采用外币业务发生当日即期汇率即市场汇率折算。相关汇率如下:2023年1月1日,市场汇率为6.9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1元人民币。
甲公司在202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美元,年利率为6%,用于在美国建造生产工厂。借款的本金和利息的汇兑差额需要根据外币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
2023年发生的利息 = 1000万美元 × 6% = 60万美元。
2023年12月31日,市场汇率变为1美元=7.1元人民币,因此,2023年利息的人民币金额 = 60万美元 × 7.1 = 426万元人民币。
2023年1月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9元人民币,因此,借款本金的初始入账价值 = 1000万美元 × 6.9 = 6900万元人民币。
2023年12月31日,借款本金的汇兑差额 = 1000万美元 × (7.1 - 6.9) = 2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20万美元 × 7.1 = 142万元人民币。
2023年总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包括利息和本金的汇兑差额,即426万元人民币(利息)+ 142万元人民币(汇兑差额)= 568万元人民币。
2024年1月1日支付的利息,由于是在2023年产生的,所以这部分利息的汇兑差额在2023年已经资本化,2024年支付时不再产生新的汇兑差额。
因此,甲公司在2023年与该外币借款相关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为568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