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如何正确记录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相关的会计分录?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怎么入账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入账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初始计量: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如果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获取,那么投资的成本应等于公允价值。如果近期信息不足或公允价值估计范围广泛,成本可能代表了对公允价值的合理估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第四十四条)。

  2. 交易费用:相关的交易费用通常不计入初始确认金额,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除非这些费用是直接与发行权益工具相关的,这种情况下费用应减少所有者权益。

  3. 后续计量: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后续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意味着,即使公允价值发生变化,也不会直接影响利润表。

  4. 股利:收到的股利通常被视为投资成本的收回,计入当期损益。

  5. 初始确认后的调整:如果出现《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特定情况,企业需要重新评估成本是否仍能代表公允价值,并可能需要调整入账价值。

  6. 减值:对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已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中。

入账分录可能如下: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支付的对价)
借:其他综合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

如果公允价值上升或下降,相应的调整会反映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科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