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什么是合同履约成本?如何核算及摊销
合同履约成本的案例

合同履约成本是指企业为履行合同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会计准则规范范围内的成本,且符合特定条件时应确认为一项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第二十六条,这些成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 成本与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材料等;
  2. 这些成本增加了企业履行合同义务的资源;
  3. 预期这些成本能够收回。

例如,建筑公司建造一栋大楼的过程中,购买的建筑材料、支付的工人工资等都可以视为合同履约成本,因为它们直接与合同相关,增加了企业履行合同的能力,并且预期能够在完成合同后通过向客户开具发票收回。这些成本会被逐渐消耗并转化为收入,例如,通过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合同履约成本”。

当合同履约成本满足上述条件时,企业应在其成本发生时借记“合同履约成本”科目,贷记相应的成本科目,如“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或“原材料”。随着工程的推进,企业会按履约进度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贷记“合同履约成本”,将成本摊销进入损益。

如果企业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履约进度,应当保持类似情况类似履约义务使用相同的方法。如果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但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企业应按照已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至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