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全解析:理解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调整
递延所得税如何做账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涉及根据预期未来期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来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采用与资产或负债预期处置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第18条和第18条)。

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化,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第17条和第17条)。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同时考虑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第18条和第26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第28条和第33条)。

因此,当税率变化时,企业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以反映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除了一些特定情况,如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其他情况下产生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第34条和第35条)。

综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预期的税率和计税基础来计量,并在税率变化时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