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的报告 需要将递延收益如何调整
以非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的报告中,通常关注的是与持续经营业务无关的项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持续经营的业绩会在损益表的单独部分报告,并且通常涉及的是停止经营的业务。递延收益是与企业正常运营相关的政府补助,它通常与资产或未来服务相关,因此在非持续经营的背景下,递延收益的处理需要考虑其与非持续经营部分的关联性。
如果递延收益与非持续经营的业务直接相关,那么在处置或停止该业务时,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如果递延收益与持续经营的业务相关,那么它不应被调整,而是按照正常的会计原则进行摊销或在满足条件时计入损益。
具体调整应基于递延收益的性质和与非持续经营业务的关系,可能需要咨询专业的会计师以确保正确处理。在编制这种报告时,重要的是要清晰地区分递延收益与非持续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其相关性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