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非经常性损益计算指南:理解与识别关键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的计算方式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或者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不经常发生的损益。在计算非经常性损益时,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1.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出售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2. 债务重组利得或损失: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或损失。
  3.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除非与企业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且能够可靠计量,否则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产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包括在损益表中作为利息收入或损失的部分。
  6.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通常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正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
  7.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终止经营的处置损益
  8. 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的减值损失
  9. 除同企业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的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汇兑损益:通常指非经营性外汇收支产生的汇兑损益。
  11.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的计算是将上述各项损益加总,以得到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非经常性损益总额。这个总额通常会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以便投资者了解企业业绩中非日常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