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出租人视角: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差异详解
对于出租人,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处理如何不一样?

对于出租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 租赁分类
  2. 融资租赁:如果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出租人应将其分类为融资租赁。例如,租赁期结束后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或承租人有低价购买选择权等。
  3. 经营租赁:如果租赁不满足融资租赁的条件,出租人则将其分类为经营租赁。这类租赁通常不涉及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转移。

  4. 收入确认

  5. 融资租赁:出租人应当按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租赁收款额按市场利率折现的现值两者孰低确认收入。对于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收入在租赁期开始日按较低者确认,即租赁资产公允价值或租赁收款额的现值。
  6. 经营租赁:出租人应在租赁期内采用直线法或其他系统合理的方法,将经营租赁的租赁收款额确认为租金收入。

  7. 资产和负债的记录

  8. 融资租赁:出租人会记录应收融资租赁款,并可能有未实现融资收益。租赁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可能以融资租赁资产的形式体现,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
  9. 经营租赁:出租人不会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使用权资产,而是记录应收租金,并在租赁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10. 会计处理

  11. 融资租赁:出租人可能需要对租赁变更、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的减值等进行特定的会计处理。
  12. 经营租赁: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资本化并在租赁期内分摊,而租赁资产的维修和保养通常由承租人负责。

  13. 终止确认

  14. 融资租赁:如果满足特定条件,出租人可能需要根据金融工具准则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进行终止确认和减值测试。
  15. 经营租赁:出租人通常不会对经营租赁的应收款项进行终止确认。

这些处理差异反映了出租人在两种租赁类型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和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