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存货减值会计处理:基于可变现净值的全面解析
(二)基于可变现净值的减值

基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下:

  1. 存货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企业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2. 可变现净值计算:可变现净值是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 存货分类

  4. 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或材料,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
  5. 需要加工的材料,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

  6.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7. 考虑因素: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8. 资产减值迹象:如果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如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经济环境变化等,企业应评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成本。

综上所述,基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减值测试是企业确保准确反映存货价值的重要步骤,旨在防止高估资产价值并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