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什么是营业外收入?会计处理及确认原则详解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应当满足以下确认原则:

  1. 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这些收入不是由企业常规的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产生的。
  2. 可靠计量:收入的金额能够被可靠地计量。
  3. 实际发生:收入应当是企业已经实际获得的,而非预期或潜在的。
  4. 不影响经营状况和未来计划:营业外收入的确认不应影响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正常评估。

在会计处理上,营业外收入应在发生时确认,并在期末将其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例如,当企业处置固定资产产生利得时,会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最终将清理损益结转至“本年利润”。

因此,营业外收入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非日常活动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收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