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因外币交易或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由于汇率变动导致的以记账本位币表示的金额变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的处理如下:
-
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汇兑损益。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
非货币性项目: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如固定资产,仍保持其初始确认时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不变,不因汇率变动而调整。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对于境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其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收入和费用项目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
-
衍生工具:涉及外币的衍生工具,如远期结售汇,其公允价值变动可能产生汇兑损益,根据其性质可能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
记账本位币变更:如果企业因经营环境变化需要变更记账本位币,所有项目应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体现在利润表的财务费用或其他相关项目中。当汇率上升导致外币资产增值或外币负债减少时,会产生汇兑收益;反之,若汇率下降导致外币资产贬值或外币负债增加,则产生汇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