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股份支付费用计量指南:会计准则与实践
如何计量股份支付费用

股份支付费用的计量通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2006)。在授予日,企业应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这个公允价值是授予日员工获取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或使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的预期价值。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如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费用应在授予日至可行权日期间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方法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的管理费用或其他相关成本中。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应按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并随着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化重新计量。

在计算股份支付费用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2. 预计的可行权条件,如服务期限和业绩目标。 3. 等待期内的分摊方法,如直线法或加速法。 4. 如果存在稀释性影响,还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2006)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如果在等待期内,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根据新的公允价值调整已确认的费用。在员工离职或未满足可行权条件时,企业可能需要调整原确认的费用,例如,如果员工提前离职,未归属的部分不再计入费用。

总的来说,股份支付费用的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