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公允价值核算的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影响
按公允价值核算的股权投资

按公允价值核算的股权投资通常是指企业持有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股权投资。这类投资的账面价值会随着市场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实时调整,公允价值的增加会体现在利润表的损益中,而公允价值的减少则会导致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这类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

  1. 初始计量:以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 后续计量:每个报告期末,按照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增加,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如果是减少,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3. 股利收入: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分配,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4. 处置时:处置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处置损益,同时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

如果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上升,使得原本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变为需要按权益法核算,那么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将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