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转债会计处理及分录详解
公司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持有的可转债会计分录

公司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可转换债券(可转债)的会计处理如下:

  1. 发行时
  2.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3.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5. 贷/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实际收到金额与债券面值的差额)

  6. 资产负债表日

  7. 如果公允价值上升:
    • 借:应付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增加额)
    • 贷:其他综合收益(增加额)
  8. 如果公允价值下降:

    • 借:其他综合收益(减少额)
    • 贷:应付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减少额)
  9. 利息支付

  10.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11. 贷:应付利息(票面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
  12. 贷/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调整后的利息费用与应付利息的差额)

  13. 转股时

  14. 借:应付债券——面值(已转换的债券面值)
  1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累计的利息调整余额)
  16. 贷:股本(转换的股票面值)
  17.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如果有的话)

  18. 未转股,到期偿还

  19. 借: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2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累计的利息调整余额)
  21.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金额)

请注意,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是所有者权益而非损益,除非在处置或转股时,公允价值变动才会转出到损益。在企业会计准则下,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可转债的市场价值变化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