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一)样本设计
(二)确定抽样方法
(三)确定样本规模
(四)得出总体结论
在控制测试中,抽样用于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样本设计: 1. 确定测试目标:识别要测试的具体控制措施和相关风险领域。 2. 定义偏差:明确什么情况构成控制的失效或偏差。 3. 选择测试期间:考虑审计期间,通常包括关键时段和周期性检查点。
(二)确定抽样方法: 1. 随机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判断抽样:针对特定风险或控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3. 系统抽样:按照固定间隔选取样本。
(三)确定样本规模: 1.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2. 预计总体偏差率:基于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预期。 3. 总体规模:样本规模通常不受总体大小显著影响,除非总体非常小。 4. 其他因素:控制的复杂性、运行频率、历史偏差率等。
(四)得出总体结论: 1. 分析样本结果:计算偏差率,评估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 决策:基于样本偏差率,判断是否接受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3. 扩大样本:如果样本偏差率高,可能需要扩大样本以增强结论的可靠性。 4. 总体推断:基于样本结果,推断整个控制环境的状况,并据此调整审计程序或风险评估。
在控制测试中,审计师需要谨慎选择样本,确保测试结果能反映内部控制的整体状况,并据此调整审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