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科目产生的原因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当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时,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通常源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情况,企业预期在未来期间能够利用这些差异减少应缴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源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的情况,意味着企业在未来期间将有额外的应税所得。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受到限制,企业只有在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且该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那么则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会计处理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动会影响所得税费用,但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交易,递延所得税可能记入所有者权益而非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