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如何在控制测试中有效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
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应用于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下是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步骤:

  1. 确定测试目标:明确要测试的内部控制目标,例如准确性、完整性或授权等。

  2. 选择抽样方法

  3. 属性抽样:适用于测试控制的运行频率,关注的是控制是否按设计运行,而不是具体的金额差异。
  4. 变量抽样:当测试的是控制的效果,如控制是否导致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时,可能需要使用变量抽样。

  5. 确定样本规模

  6. 影响因素: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预计的控制偏差率、总体规模、控制运行的变异性等。
  7. 查表法:使用预先计算的表格来确定样本量。
  8. 统计学公式:如使用斯特里特福-沃尔顿(Stratified-Walton)公式或克罗斯比(Crosby)公式来计算样本量。

  9. 执行抽样

  10. 选取样本:根据抽样方法,可能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样或判断抽样。
  11. 测试样本:对选取的样本执行控制测试,观察控制是否按设计运行。

  12. 评估控制效果

  13. 分析样本结果:计算样本偏差率,评估内部控制的整体运行效果。
  14. 推断总体:基于样本结果,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扩大样本或调整控制测试的结论。

  15. 考虑抽样风险:理解抽样风险,包括误拒风险(低估控制有效性)和误受风险(过高估计控制有效性)。

  16. 非抽样风险:除了抽样风险,还需要考虑人为错误、审计师判断失误等非抽样风险。

在执行控制测试时,审计师应确保样本选择的代表性,同时考虑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以及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如果发现控制偏差,应进一步调查原因,并考虑其对整体审计策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