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和购入价格有差异
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和购入价格可能存在差异,原因有以下几点:
-
初始计量成本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购入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可能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但不包括增值税。如果实际支付的金额中包含了不应计入成本的项目,例如增值税,购入价格会高于账面价值。
-
后续计量:如果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土地使用权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随着时间的推移,账面价值会逐渐减少,而购入价格保持不变。
-
转换和重估:如果土地使用权从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模式,账面价值保持不变,但如果是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账面价值会调整为转换日的公允价值。此外,如果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价值上升,账面价值可能会调整至新的公允价值。
-
减值准备:如果土地使用权发生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这会导致账面价值降低,与购入价格产生差异。
-
资本公积:如果购入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金额超过了注册资本,超出部分会记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但与购入价格有差异。
因此,购入价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会计处理、时间价值、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