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入 合同负债
递延收入,也称为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经收到客户支付但尚未履行相应履约义务的款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企业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之前收到的款项,应当记录为合同负债。
-
确认条件:当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义务履行完毕,即符合收入确认的五步法模型时,递延收入(合同负债)才转化为收入。
-
计量:递延收入的金额等于客户支付的对价减去企业尚未履行的履约义务的估计成本。
-
账务处理:
- 当收到客户预付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合同负债”。
-
当履行合同义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借记“合同负债”,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相关收入科目。
-
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合同负债的性质、金额以及在后续期间内将转为收入的估计时间。
-
变更:如果合同条款发生变更,企业需要重新评估收入确认和计量,可能导致合同负债的调整。
-
退款义务:如果存在潜在的退款义务,企业应估计退款的可能性,并相应调整合同负债的金额。
递延收入(合同负债)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准确计量并在财务报表中适当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