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会计流程与审计深度解析:从实务到政府审计的全方位指南
1.简单介绍会计流程 2.实务中会计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 3.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鉴证信息提供的鉴证报告是否可信,为什么? 4.风险评估评估的是什么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其中一个要素也是风险评估,评估的是什么风险?两个风险是否一样?请解释 5.结合自己理解,回答注册会计师如何判断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6.为什么建国初期,一直没有政府审计机关?那么这个时候政府审计的相关工作如何开展? 7.结合政府审计的内容,简单介绍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的适用情形,以及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的适用情形。 8.怎么理解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者的独立性程度不同? 9.简单介绍现阶段各国政府审计体制的组织模式的类型、各自的特点以及每一种组织模式的代表国家。 10.主流改革方向中“双轨制”提到审计委员会,和2018年3月成立的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否一样,为什么?中央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什么? 11.怎样理解审计机关审计权限中的“采取强制措施权”和“建议纠正处理权”? 12.政府审计人员如何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13.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的来源有哪些?哪些项目应该作为审计机关的必选项目?选择审计项目的步骤包括哪些? 14.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 15.简述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的联系和区别。 16.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什么情况下无须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7.怎么理解“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这种情况下需要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8.简述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证据的特征 19.为什么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报告草案要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20.简单阐述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的联系与区别。 21.政府审计的审计报告的复核是哪三级复核? 引申问题: 政府审计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指的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又指的是什么? 22.审计整改检查的主体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23.详细阐述注册会计师审计流程和政府审计流程的区别。 24.简单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和政府审计报告在要素、格式的区别。 25.预算外资金包括什么,举例说明。 26.为什么要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27.什么是“三公经费”,如何加强“三公经费”的审计? 28.简述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区别。 29.什么是财政审计大格局? 30.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主体是谁,客体是谁? 31.为什么要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32.简述财政、税务、海关和国库等部门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各自的职责。 33.举例说明什么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什么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34.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对下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审计的关系是什么?二者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结合的? 35.社保基金能不能用来投资? 36.社保基金可以用来投资的范围 37.通过我们所学社保案例,简单阐述我国政府审计在独立性、组织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38.什么是“收支两条线”,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39.金融审计的目标和特征是什么? 40.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41.简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42.举例说明什么是国有资产,什么是国有资源?两者什么区别?
  1. 会计流程通常包括: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进行成本计算、进行财产清查、进行会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环节。
  2. 实务中会计的主要工作涉及记录和汇总经济交易、编制和审核财务报表、进行成本和预算管理、税务筹划、参与决策支持、以及遵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
  3. 审计作为独立第三方提供的鉴证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因为审计遵循严格的审计准则和程序,旨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然而,审计的局限性在于它依赖于合理的审计程序和管理层的诚信,因此不能保证绝对无误。
  4. 风险评估评估的是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时,风险评估同样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但同时也评估内部控制是否足以防止或发现这些错报。两者虽然都涉及重大错报风险,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对整个财务报告过程的风险评估,后者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5. 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要考虑证据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确保证据能支持审计结论,同时考虑证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证据是否能相互印证。
  6. 建国初期,政府审计机关尚未建立,审计工作主要通过财政、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来开展。
  7. 报送审计适用于审计对象能够提供完整财务资料的情况,而就地审计则适用于需要现场检查和核实的情况。预告审计通常用于常规审计,提前通知被审计单位,而突击审计用于防止被审计单位掩盖问题,通常不预先告知。
  8. 国家审计独立性最高,社会审计次之,内部审计相对较低,因为国家审计由独立的审计机关执行,社会审计受制于客户和市场竞争,内部审计则隶属于组织内部,可能受到管理层影响。
  9. 现阶段各国政府审计体制大致分为立法型、行政型和司法型。立法型代表如美国,审计机关对立法机构负责;行政型如德国,审计机关直接隶属于政府;司法型如法国,审计机关具有司法权力。
  10. “双轨制”提及的审计委员会与2018年成立的中央审计委员会不完全相同,中央审计委员会是更高层次的审计协调和指导机构,旨在加强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央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指导和协调全国审计工作,审议审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等。
  11. “采取强制措施权”允许审计机关在必要时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手段获取证据;“建议纠正处理权”则是审计机关有权提出改正错误和不当行为的建议。
  12. 政府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需遵循审计准则,保持独立性,合理怀疑,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13.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的来源包括上级审计机关的安排、本级政府的委托、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必选项目通常涉及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等。选择审计项目的步骤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评估风险、选择审计对象、编制审计计划。
  14. 当审计需求变化、审计资源调整或审计目标改变时,审计项目计划可能需要调整。
  15. 审计项目计划设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工作方案细化审计步骤和方法,审计实施方案则具体到每个审计任务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16. 必须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情况通常涉及高风险领域或重要账户;无须测试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或者管理层对控制的依赖度低。
  17. 如果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测试是为了验证其实际运行效果,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
  18.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证据的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和适当性,要求证据能够支持审计结论。
  19.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有助于确保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给予被审计单位申述的机会。
  20. 审计决定书是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审计移送处理书涉及可能的违法行为,会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两者都是审计结果的体现,但处理方式不同。
  21. 政府审计的审计报告复核包括审计组复核、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是指对审计工作记录进行逐级审查,确保其质量的过程。
  22. 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助理人员自审、项目负责人复核、事务所质量控制部门最终复核的流程。
  23. 审计整改检查的主体通常是审计机关,主要内容是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24.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和政府审计报告在要素上,前者侧重于财务信息的公允性,后者更注重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法性;在格式上,政府审计报告可能包含更多政策建议和宏观经济分析。
  25. 预算外资金包括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例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
  26.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可以增强财政透明度,防止资金滥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7. “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加强“三公经费”审计,旨在监督政府开支,防止浪费和腐败。
  28. 审计结果公告是公开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是向人大报告审计工作概况和主要发现。
  29.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指审计机关全面审计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涵盖预算内外资金、政府债务、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30.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主体是本级政府的审计机关,客体是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31. 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旨在监督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32. 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和执行,税务、海关负责税收征管,国库负责资金收付,审计机关负责审计监督。
  33.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缴的部分,如利润;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收取的自然资源或资产使用权的费用,如矿产资源使用费。
  34.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对下级审计相结合,通过上下联动,全面掌握财政资金的运行状况,确保财政政策的统一性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35. 社保基金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投资,除非在特定范围内,如购买国债或投资于安全的金融产品。
  36. 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通常限于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券、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投资工具。
  37.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审计在独立性方面,虽然法律赋予了一定的独立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到行政干预;在组织模式上,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可能影响其完全独立性。
  38. “收支两条线”是指将收入和支出分开管理,收入直接上缴国库,支出通过预算拨付,旨在防止资金截留和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9. 金融审计的目标是评估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管理,特征包括专业性强、风险高、技术要求高。
  40. 政府审计在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中更注重公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关注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两者关注点和责任不同。
  4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
  42. 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土地、建筑等经济资源;国有资源是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水资源。区别在于资产通常已开发并产生经济效益,而资源可能尚未开发或正在开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