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会计处理案例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与递延所得税
多选)甲公司对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19年12月20日, 甲公司以2亿元购入一栋写字楼,并于2×19年12月31日以年租金1000万元的合同价格出租给乙公司,甲公司于2×20年1月1日起开始收取租金。 2×19年12月31日、2×20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20亿元、2.22亿元。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该写字楼按50年、以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不考虑净残值)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甲公司2×20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为零,除上述交易或事项外,甲公司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不考虑除企业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2×19年度实现利润总额3000万元 B.2×2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200万元 C.2×20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为650万元 D.2×19年末应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000万元

A选项:2×19年度实现利润总额3000万元。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为2.20亿元,相比购入成本2亿元增加了0.20亿元,因此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0万元。加上年租金收入1000万元,2×19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此表述正确。

B选项:2×2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200万元。2×20年度甲公司收到的年租金为10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从2.20亿元增加到2.22亿元,增加了0.02亿元,即200万元。因此,2×2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此表述正确。

C选项:2×20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为650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第二章 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需要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 公允价值增加部分为2.22亿元 - 2.20亿元 = 0.02亿元 = 200万元。 折旧应计金额 = 投资成本 / 折旧年限 = 2亿元 / 50年 = 4万元。 计税基础差异 = 投资成本 - 折旧应计金额 = 200万元 - 4万元 = 196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计税基础差异 × 适用税率 = 196万元 × 25% = 49万元。 因此,2×20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为49万元,而不是650万元,此表述不正确。

D选项:2×19年末应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000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第五章 计量-第十八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因此,2×19年末应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000万元,此表述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